行业知识 | 安全激光扫描仪:从技术原理到工业防护的 “智能电子围墙”

发布时间:2025-09-30

在工业自动化场景中,重型设备运转、AGV 机器人穿梭、人员交叉作业的场景无处不在,传统防护装置要么存在 “防护死角”,要么难以适配动态作业环境。而安全激光扫描仪凭借 “非接触式检测 + 实时动态防护” 的核心优势,成为工业安全领域的 “标配装备”。其背后,是激光测距、信号处理、安全算法等多技术协同的精密逻辑 —— 本文将深入拆解安全激光扫描仪的技术原理,解读其如何实现 “精准识别风险、瞬时响应防护” 的核心能力。

在工业自动化场景中,重型设备运转、AGV 机器人穿梭、人员交叉作业的场景无处不在,传统防护装置要么存在 “防护死角”,要么难以适配动态作业环境。而安全激光扫描仪凭借 “非接触式检测 + 实时动态防护” 的核心优势,成为工业安全领域的 “标配装备”。其背后,是激光测距、信号处理、安全算法等多技术协同的精密逻辑 —— 本文将深入拆解安全激光扫描仪的技术原理,解读其如何实现 “精准识别风险、瞬时响应防护” 的核心能力。

 

核心技术底座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激光测距如何实现 “毫米级精准感知”

 

安全激光扫描仪的本质,是通过激光信号的发射与接收,计算目标物体与扫描仪的距离,再结合扫描角度构建 “二维防护区域”,当有物体侵入该区域时,立即触发安全信号(如设备急停、声光报警)。其核心技术路径分为两类,分别适配不同工业场景需求:

 

1. 主流技术:飞行时间法(ToF,Time of Flight)

这是目前中远距离防护(通常 0.1-25 米)最常用的技术方案,原理可类比 “雷达测距”,通过计算激光从发射到反射回接收器的 “时间差”,反推距离,核心公式为:距离 =(光速 × 时间差)/2(除以 2 是因为激光需往返一次)。为确保工业场景的可靠性,ToF 技术做了三大关键优化:

 

多脉冲过滤技术:单次发射多个激光脉冲(而非单一脉冲),通过算法过滤环境光(如车间 LED 灯、太阳光)、粉尘颗粒反射的 “干扰信号”,仅保留目标物体的有效反射波。例如 SICK 的 safeHDDM® 专利技术,可在粉尘浓度达 10mg/m³ 的注塑车间,仍保持 99.9% 的检测准确率。

 

高频刷新与高密度采样:扫描周期最短可达 40ms(即每秒刷新 25 次),每周期可采集 2750 个以上测量点,相当于 “每秒生成 6.8 万个距离数据”,确保动态物体(如移动速度 1.5m/s 的 AGV)也能被实时捕捉,避免因采样间隔导致的 “漏判”。

 

低功率安全激光:采用 Class 1 级激光(符合 IEC 60825-1 标准),输出功率≤0.4mW,即使直接照射人体眼睛也无伤害,兼顾 “检测精度” 与 “人员安全”。

 

2. 补充技术:三角测量法(Triangulation)

适用于近距离高精度防护(通常 0.02-3 米),原理类似 “几何计算”:扫描仪内的激光发射器与 CMOS 接收器呈固定夹角,激光照射到目标物体后反射至接收器,形成一个 “激光发射器 - 目标物体 - 接收器” 的三角形,通过计算接收器上的光斑位置,结合固定夹角,反推目标距离。

其核心优势是测距精度极高(可达 ±0.1mm),适合机床间隙、机器人工作单元等 “毫米级防护” 场景;但受限于三角几何关系,远距离下误差会显著增大,因此多与 ToF 技术形成 “场景互补”。

关键技术模块

从 “信号” 到 “安全决策” 的全流程拆解

 

安全激光扫描仪并非单一的 “测距工具”,而是集成了 “发射 - 接收 - 处理 - 决策 - 输出” 的完整安全系统。除核心测距技术外,以下四大模块决定了其防护能力的可靠性:

 

1. 激光扫描模块:构建 “无死角防护网”

传统安全光幕仅能实现 “线性防护”,而激光扫描仪通过高速旋转的反射镜(转速通常为 250-500rpm),让激光束以 “360° 全圆周” 或 “190° 扇形” 轨迹扫描,形成二维防护平面。

 

扫描角度灵活可调:支持用户自定义防护区域,例如在 AGV 行驶路径中,可设置 “前方 5 米为预警区、前方 2 米为急停区”,实现 “分级防护”;也可屏蔽特定区域,避免 “误触发”。

 

多区域并行管理:高端型号可同时设置 8 个独立防护区域,适配复杂场景(如一台设备同时防护操作人员、输送线、成品堆放区)。

 

2. 信号处理模块:抵御工业环境 “干扰挑战”

工业场景中的粉尘、油污、强光、电磁干扰,是激光检测的 “最大敌人”。信号处理模块通过三大技术,确保数据准确性:

 

环境光抑制算法:通过滤波电路过滤 50/60Hz 工频干扰(车间灯光),以及 1000nm 以上波长的强光(太阳光),仅保留激光(通常为 650nm 红光)的有效信号。

 

油污 / 粉尘补偿:扫描仪镜头采用防雾、防油污涂层,同时算法通过 “历史数据对比”,识别因镜头污染导致的信号衰减,自动调整灵敏度,避免 “漏检”。

 

电磁兼容(EMC)设计:符合 EN 61000-6-2 工业 EMC 标准,能抵御变频器、电机等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,确保在强电磁环境下(如焊接车间)仍稳定工作。

 

3. 安全算法模块:符合工业安全 “合规要求”

安全激光扫描仪的核心价值是 “安全”,而非 “检测”—— 这意味着其算法必须符合全球工业安全标准,确保 “风险识别不失误、防护响应不延迟”:

 

安全认证适配:算法需满足 ISO 13849-1 的 PLd(性能等级 d)、IEC 61508 的 SIL 2(安全完整性等级 2)要求,这意味着在设备生命周期内,故障概率需低于 10⁻⁷/h,确保 “极端情况下也能可靠防护”。

 

响应时间控制:从 “检测到物体侵入” 到 “输出急停信号” 的总时间≤100ms(包括扫描周期、数据处理、信号输出),以确保重型设备(如数控机床、叉车)能及时停机,避免碰撞伤害。

 

故障自诊断:内置硬件(激光发射器、接收器、旋转电机)和软件(算法、通信)自诊断功能,若出现故障(如激光功率衰减、电机卡滞),立即输出 “故障信号”,避免 “失效而不自知” 的安全隐患。

 

4. 通信与输出模块:实现 “设备协同防护”

安全激光扫描仪并非孤立工作,需与 PLC、变频器、AGV 控制系统等设备联动,因此通信模块是 “防护闭环” 的关键:

 

多协议兼容:支持 IO-Link、Profinet、EtherNet/IP 等工业通信协议,可实时将 “防护区域状态”“故障信息” 上传至控制系统,实现 “远程监控与管理”。

 

安全信号输出:提供 2 路以上安全继电器输出(符合 EN 61810-3 标准),直接控制设备急停;同时支持 PNP/NPN 晶体管输出,用于预警信号(如声光报警器),实现 “分级响应”。


 

技术原理的落地价值

从原理到场景的能力转化

 

理解技术原理的最终目的,是看清其如何解决工业场景的实际痛点。安全激光扫描仪的技术设计,恰好对应了三大核心需求:

 

1. 动态场景适配:告别 “固定防护” 的局限性

传统防护栏、安全垫只能防护 “静态区域”,而 AGV 移动、生产线切换等动态场景下,防护区域需实时调整 —— 激光扫描仪的 “360° 动态区域设置” 技术,可通过 PLC 实时修改防护区域参数,例如 AGV 行驶时,防护区域随其移动而 “同步跟随”,既不影响作业效率,又能实时防护周边人员。

 

2. 非接触式防护:适配特殊工业环境

在食品加工、医药生产等 “无菌场景”,或金属加工、焊接等 “油污场景”,接触式防护装置(如安全垫)易受污染、磨损,需频繁更换 —— 激光扫描仪的非接触式设计,无机械磨损,且镜头防护等级达 IP65/IP67,可直接用于潮湿、多尘、油污环境,维护成本降低 80% 以上。

 

3. 高精度与宽范围兼顾:覆盖多行业需求

从 “毫米级精度” 的机床间隙防护(三角测量法),到 “25 米远距离” 的露天仓储防护(ToF 技术),安全激光扫描仪通过不同技术路径的组合,可覆盖电子、汽车、物流、建筑等多行业场景。例如在汽车焊装车间,既能防护机器人手臂的 “近距离高精度动作”,又能防护 AGV 的 “远距离移动路径”,实现 “一台设备多场景防护”。


 


 

关键词: 行业知识 | 安全激光扫描仪:从技术原理到工业防护的 “智能电子围墙”

相关资讯

公司新闻

行业资讯

在线咨询


提交留言

*注:请务必信息填写准确,并保持通讯畅通,我们会尽快与你取得联系